close

每次看到很多人說要多吃白肉,就想說白肉指的是哪些就會立馬搜尋~
但是查完馬上忘記啊!!!!
所以今天來一個簡單明瞭的結論~
"肌紅蛋白"越多肉質就越紅越紅,就是紅肉,少一點的就是白肉
雞腿,雞脾肉含較多肌紅蛋白,所以屬紅肉,而雞兄肉屬白肉;


白肉是家禽類(兩隻腳的雞.鴨...)+海鮮類
紅肉是家畜類(四隻腳的牛.羊...)
所謂紅酒+紅肉.白酒+白肉就是這樣分的

所謂紅肉,係指烹調後顏色呈紅褐色或帶血水之味道較重的牛、羊肉,鴨肉因纖維多味道重,亦被歸到紅肉類,這種食物通常配上濃重的醬汁。
紅肉配紅酒,最重要的原因是紅酒中的「單寧」,可使纖維柔化、感覺肉質細嫩,再加上肉中蛋白質與單寧起化學變化,使肉汁感覺更甜美。
紅肉配白酒不適合之原因,除白酒缺乏「單寧」外,另外的原因是白酒一般口味較清淡,若搭配口味較重之紅肉或較濃重之醬汁,會蓋過白酒,感覺平淡,如飲白水。

所謂白肉,至於白肉,指烹調後顏色呈淡白色之海鮮、豬肉、雞肉等,亦有人將味道較輕之小牛肉或羔羊肉歸於白肉。
白肉配白酒,最重要的原因是白酒中的「酸」,可增加口感的清爽活性,就海鮮而言,並具去腥作用,效果就如同一般在烹飪魚或海鮮時,會滴上檸檬汁一樣;
就豬肉、雞肉、及小牛肉而言,因這種食物口味較淡,肉質較細,通常會配上味道較輕之醬汁,搭配合口味較輕之白酒,以免蓋過。
這裹必需強調的是,紅酒,尤其是高單寧之紅酒,切忌搭配腥味較重之海鮮,如蚌、蟹類,會讓你(妳)更覺得滿口腥味,甚至有令人不舒服的金屬味。
第一:身份辯論

而那些在做熟後是淺顏色的肉類就屬于“白肉”

包括我們平常吃的雞、鴨、鵝、魚、蝦、蟹、牡蠣、蛤蜊等非哺乳動物的肉。
觀點二:按是否為哺乳動物來區分,“是”為紅肉,“否”為白肉。
哺乳動物的肉稱為紅肉,如牛肉、豬肉、羊肉等。非哺乳動物的肉如雞、鴨、鵝、魚、蝦、蟹等稱為白肉。
觀點三:根據肉中所含的肌紅蛋白來分,多的則為紅肉,少的則為白肉。
從解剖學角度區別,紅肉的顏色來自哺乳動物肉中含有的肌紅蛋白(肌紅蛋白是一種蛋白質,能夠將氧傳送至動物的肌肉中去)。紅肉和白肉的區別,取決于肉類中所含的“肌紅蛋白”的多寡。“肌紅蛋白”越多肉質就越紅,就是紅肉,少一點的就是白肉。


點評
烹飪後的顏色不能作為判斷是否為紅肉的標準。牛肉不論烹飪前後都是紅色;豬肉雖在烹飪後變為白色,也是紅肉。
相反的,鳥類(雞、鴨、鵝等)、 魚、爬行動物、兩棲動物、甲殼類動物(蝦蟹等) 或雙殼類動物(牡蠣、蛤蜊等)等非哺乳動物的肉都是紅肉(可以算作白肉)。
三文魚、煮熟的蝦蟹等都是紅色,也不能算作紅肉。
第二:營養價值
點評
即使在 紅肉的瘦肉中,脂肪含量也不少。雞、鴨肉中的脂肪含量較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肉中的脂肪含量一般較低,並且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
深海魚類中富含 EPA和DHA,對預防血脂異常和心腦血管病有一定作用。
第三:對疾病影響
點評
動物脂肪 主要是提供能量。能量攝入過多會增加肥胖和得心血管疾病的危險,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高是導致血中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的主要因素。
最近流行病學研 究發現,吃紅肉的人群患結腸癌、乳腺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危險性增高,而吃白肉可以降低患這些病的危險性,延長壽命。
看完以後覺得知道怎麼分辨比較快吃什麼比較健康了!
多吃白肉少吃紅肉~~

參考: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3-01/03/c_124173363.htm
參考: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50905000013KK09074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